生平

 

  • 1921

    9月14日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出生,小名「兰兰」。

     

    谢家家境富裕,作风开明。母亲乐碧纯,贵阳文人世家之后。父亲谢根梅,原为乐嘉荃(谢母之父)的门生,出身寒微,但才华出众,获老师赏识,许配长女下嫁。谢根梅后来成为清末维新官员,更曾参与辛亥革命。

     

    周岁前与父母居于湖北省汉口市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28

    举家迁居上海。

    1921

    1920年代,谢景兰与父母

  • 1929

    谢母雅好自然,无法适应上海的喧闹,谢父因此在杭州葛岭上购地造宅,兴建花园别墅,谢家自此定居西湖湖畔。谢母闲时,喜与子女游览杭州胜景——虎跑泉、九溪十八涧、水乐洞、三潭印月、孤山……谢景兰自小在秀丽的山湖氤氲下成长。

     

    入读美国传教士开办的杭州私立弘道女子学校,接受西方现代教育。在乐歌与舞蹈方面相当早慧,谢根梅为栽培她,特意从一个美国家庭手中购入钢琴,供她在课后习练。

     

    谢景兰自小深具主见,就读弘道期间,受洗皈依基督教,并曾因在农历新年期间,拒以传统礼仪下跪祭拜祖先,与父亲争执。

    1929

    谢家大宅的西湖美景

  • 1935

    谢景兰14岁,经就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(简称杭州艺专)的表姐介绍,认识同校的赵无极。

     

    赵家家世显赫,与谢家门当户对。然而,谢梅根认为艺术家的性格过于浪漫,不是可以付托终生的人,并不赞成这段恋情。惟二人仍然偷偷往来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37

    七月,日军全面侵华。同年八月,母亲决定带同全家返回自己的贵阳大宅,逃避战火。

     

    谢家从杭州出发,乘搭火车到达江西,转以水路前往汉口后,换乘火车抵达湖南。最后是乘汽车走过崎岖山路,从湖南进入贵州。整趟旅程耗时三星期。

     

    谢母回到贵阳老家后随即病倒,并于两个星期后离世。

    1935

    1938年谢景兰与赵无极在贵阳

  • 1938

    赵无极跟随杭州艺专撤至湖南沅陵。他在暑假期间,长途跋涉两日,前往贵阳探望丧母的谢景兰。

     

    谢根梅被赵无极的诚意打动,接纳了二人的关系。征得父亲的同意后,谢景兰与赵无极订婚,其后于国立艺专修读音乐。

    1938

    三十年代末在杭州艺专就读时期的谢景兰

  • 1941

    赵无极祖父去世。与赵无极未理中国「守孝三年」的旧俗,在战事期间前往香港注册成婚。

     

    为避开日军占领区,二人婚后绕道河内,步行一个月才成功返回重庆。由于逃亡生活过于艰辛,第一个孩子在出生第一个星期,就因白血病夭折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43

    与赵无极入住重庆嘉陵江畔住宅,诞下独子,取名赵嘉陵。

    1941 1941
  • 1945

    八月,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,杭州艺专迁回西湖原址。与赵无极返回葛岭别墅居住。画家林风眠、作家徐迟、无名氏等,都是二人在西湖湖畔的座上客。

     

    入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(现为上海音乐学院),师从有「中国声乐教育的奠基人」之称的苏联籍声乐家苏石林(Vlarimir Shushlin),接受花腔女高音训练。后来因生病误诊,声带受损,未能继续发展歌唱事业。

     

    赵无极开始筹备赴法进修。

    1945

    与林风眠(左)在杭州

  • 1948

    在前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、东方学家瓦蒂姆·艾利塞夫(Vadime Elisseeff)帮助下,历时两年,与赵无极获发法国签证。又获赵无极的父亲资助三万元美金,让二人安心在法国游学。

     

    2月26日,与赵无极登上「安德烈.勒邦」号(André Lebon)客轮。

     

    4月1日,「安德烈.勒邦」号抵达马赛,即日换乘夜间火车,翌日到达巴黎里昂火车站;入住蒙帕那斯的旅馆后,当天下午就去罗浮宫参观。初到法国,与赵无极乐不知倦地学习法语、到访美术馆与画廊、欣赏音乐会等等。

    1948

    1948年赵谢赴法前,与赵家亲属摄于上海码头

  • 1948年谢景兰于「安德烈·勒邦」号

       

  • 1949

    在巴黎14区的绿磨坊街一间小工作室定居,与雕塑名家贾柯梅蒂为邻。

     

    与长居巴黎的常玉结为忘年之交,经常到常玉位于沙坑街(Rue de la Sablière)的工作室闲谈请教,直到1966年常氏逝世为止。

     

    同年,赵无极在德汝贝尔石版画工作室认识著名诗人亨利.米修。在米修带领下,二人成功踏入法国艺术圈,与传奇艺术经理人皮耶.勒伯、汉斯.哈同、玛丽亚.艾莲娜.维埃拉.达.席尔瓦、尚-保罗.里又培等结交。又经常拜访荷内、杜西等画廊,与美国的山姆.弗朗西斯、比利时的皮耶.阿列钦斯基等画坛新贵切磋。

     

    入读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,跟随大流士.米尧、奥利维亚.梅湘与加隆兄弟等音乐家学习赋格与作曲。

    1949
  • 1950

    受美国现代舞大师马莎.葛兰姆的纪录片启发,对现代舞产生强烈兴趣。与里又培前妻弗朗索瓦丝·莉斯比荷(Françoise Lespérance)、传奇出版人布维尔(Jean-Jacques Pauvert)的夫人克里斯蒂安·莎维亚(Christiane Sauviat),一同在巴黎的美国中心接受「葛兰姆技法」训练,师随维尔纳(Karin Waehner)。

  • 1952

    小提琴家范甸南(Marcel Van Thienen)将米修的诗篇〈慢吞〉(La Ralentie)改谱成曲,于法兰西画廊举办发布会。谢景兰出席,并在米修介绍下,与范甸南相识。

  • 1954

    12月2日,出席有「电子音乐之父」之称的埃德加.瓦雷兹于香榭丽舍剧院的《沙漠》(Déserts)发布会。经米修介绍,跟随瓦雷兹学习电子音乐制作技巧。

     

    1956

    返回中国,留居六个月,摸索二十世纪的前卫音乐、舞蹈和绘画如何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汲取养分。

     

    1957

    与赵无极离婚,独自搬往巴黎北郊圣璜区。

     

  • 1958

    谢景兰37岁,与范甸南再婚,将名字从 Lanlan 改为 Lalan。

     

    在范甸南父母家中的小洗衣房成立电子音乐工作室。瓦雷兹曾探访他们的工作室,分享新作《沙漠》,又为二人合谱的实验性曲子提供意见。

     

    婚后鼓励范甸南制作动态音乐雕塑,获范甸南回赠水彩一盒。谢景兰从此开始执笔作画。

    1958

    约1960年,谢景兰与范甸南在法国马勒尔

  • 1959

    巴西现代舞蹈家杰拔陀.摩塔(Gilberto Motta),根据谢景兰的乐谱,创作《超现实主义2001》(Surréalisme 2001),参加法国编舞研究协会(A.F.R.E.C.)主办的「舞蹈检测剧场」(Théâtre d’Essai de la Danse)。

     

    谢景兰曾加入法国具象音乐(musique concrète)早期领导人舒弗(Pierre Schaeffer)成立的电声研究小组与巴勃(Pierre Barbaud)创立的「算法音乐」(Musique Algorithmique)研究团体,参加了后者在罗丹美术馆的音乐演奏会。因为对团体的艺术规则心存疑虑,认为这些物质化条件会削弱创作者对音乐的敏感度,她在两个团体皆未久留。

    1959

    1959年6月23日,谢景兰参与算法音乐研究组在罗丹美术馆的音乐演奏会,表演〈鲸鱼颂歌〉(La cantate de la baleine)

  • 1960

    于巴黎科兹画廊(Galerie R. Creuze)举办第一次个展,赛努奇博物馆馆长瓦蒂姆·艾利塞夫撰写展览前言。早期的抽象作品,以甲骨文、金石图案演变的符号及书法式线条组成,色调浓烈,笔触粗犷。

     

    获法国新浪潮纪录片导演克里斯.马尔卡邀请,为《以色列建国梦》制作配乐。

    1960

    科兹画廊(Galerie R. Creuze)个展海报,法国巴黎,1960年

  • 1961

    《以色列建国梦》荣获1961年柏林影展最高荣誉之金熊奖,谢景兰于同年获法国曲家与音乐编辑协会(La Sacem)认证为电影作曲家。

     

    为舞蹈老师维尔纳(Karin Waehner)的现代芭蕾舞团在赫卡米剧院(Théâtre Récamier),和其他省城文化中心的公演作曲,也为莱雯(Rita Roitman)舞团在纽约曼哈顿考夫曼音乐厅(Kaufmann Concert Hall)的演出配乐。

  • 1963

    于爱丁堡纸背画廊(Paperback Gallery)举办第二次个展,著名荒诞派戏剧家尤内斯库(Eugène Ionesco)为其撰序。

  • 1965

    迁居巴黎北郊马勒尔。她陷入创作瓶颈,决定辍笔一年,专心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、老庄哲学。有「马一角」、「夏半边」之称的南宋画家马远、夏圭,其作品启发了谢景兰后来的构图与用色。

     

    她的作品从抽象转向具象,从极端的个人情感转向追求意境的「内心风景」。画面出现日月、山峰、岩石的轮廓。色调十分柔和,常用白色、淡黄、轻灰、浅棕。线条充满节奏,流露出一种安定的力量,反映她对生命的觉悟和内省。

    1965 1965 1965 1965
  • 1966

    于法国斯特拉斯堡波娃画廊(Galerie Hélène de Beauvoir)举办个展。

     

    1967

    于法国斯特拉斯堡波娃画廊(Galerie Hélène de Beauvoir)举办个展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68

    迁回巴黎市中心玛黑区(Marais)。

    1966

    1966年谢景兰(右二)与荒诞派剧作家尤内库斯(右一)在巴黎第七画廊

  • 1971

    谢景兰融合音乐、绘画、舞蹈,创作了全新的艺术形式——「景观」(Spectacle)。

     

    于巴黎列普耶画廊(Galerie Jacques Desbrière)个展——「内外世界」(Intérieur-externe),首次展演乐、画、舞并列的「景观」。其中的音乐舞蹈部分,取名《循环》(Le Cycle),由谢景兰作曲与编舞,墨西哥现代舞蹈家帕罗马里演出舞蹈。

  • 1972

    于巴黎卡登艺术空间(Espace Pierre Cardin)、拉昂文化中心(Maison des arts et loisirs)举办「内外世界」个展暨表演。

     

    为马尔卡《鲸鱼万岁》(Vive la baleine)配乐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73

    由巴黎艾莉丝.克蕾贺画廊筹办,于小皇宫美术馆「中国艺术五千年」展览呈献新的「景观」表演——《三价》(Trivalence)。

     

    凭综合艺术研究计划《平行研究:绘画、音乐、舞蹈》,获得法国文化部的特别奖金,得以大力推广「景观」表演。在这阶段,谢景兰希望拉近大众与艺术的关系,认为只有获得大众的了解与支持,艺术家才能获得创作自由。因此,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间,她积极走进法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中心,举办跨媒体艺术展览,其中包括十二场「景观」表演和四场与范甸南合作的雕塑—绘画联展。

    1972 1972
  • 1975

    荣获法国文化部颁授「艺术与文学类骑士勋章」。

     

    于巴黎东郊丁香镇购入一所废弃工厂,改建成与范甸南的工作室与居所。在法国圣昆廷-伊夫林大众之家发表《三价2》(Trivalence 2),并且与该机构合作,定期举办表演,直至1983年为止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76

    于法国巴黎海因里希.海涅文化中心演出《梦非梦》。其中谢景兰担任作曲、场景调度,日本现代舞者矢野英征担任编舞、表演。

  • 1978

    为法国国家电视二台牵线,前往北京提出中法合拍《丝绸之路》的计划。可惜国内局势未稳,最终未能成事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79

    独子赵嘉陵与妻儿到巴黎定居。

    1978

    1980年法国总统季斯卡夫妇于北京大使馆宴请中国政要,墙上是谢景兰的油画《天堂里有处缺口》

  • 1981

    6月26日,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兼艺术评论家许芥昱,到丁香镇探访谢景兰,其后于8月完成访问记录〈镕音乐、舞蹈、戏剧于绘画的谢景兰〉(Xie Jing-Lan: ses peintures imprégnées de musique, de danse et de théâtre)。

     

    于法国巴黎贝林画廊举办个展,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安德烈.伯尔尼.周弗华撰写展览目录前言。

  • 1982

    巴黎东方文化语言学院学生贝德洛(Dannielle Berthelot)完成硕士论文〈中国当代画家研究—拉兰〉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83

    于法国圣昆廷-伊夫林大众之家表演《三价 3》(Trivalence 3),由谢景兰、范甸南作曲,矢野英征主舞,是为最后一次「景观」表演。

  • 1984

    谢景兰多次返回中国,从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东方文化中获得新灵感,作品回归抽象。与早期浓重风格相比,构图用色更加熟练圆满。色彩跳跃,对线条的运用达到了心手合一的境界。线条跳跃丰富,曲线如电音频率,连接的黑点如轻快的踏舞。

  • 1988

    在金合欢镇另辟工作室。受当地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吸引,留驻时间渐多。谢景兰晚年的重要画作,大部分在此地完成。

  • 1990

    法国欧亚文化协会(L‘ Association Culturelle Confluences Europe - Asie)与巴黎卡登艺术空间联合为谢景兰举办大型个展,由当时的巴黎市长雅克·希拉撰写序言。是次展览中,谢景兰再有全新的艺术尝试——《水的诞生》音乐影片。该作品由五十五张投影片组成,呈现天地在水中从诞生到毁灭的过程,谢景兰创作电子音乐作伴奏。

    1990

    1990年谢景兰与赵无极在卡登艺术空间

  • 1992

    法国文化部首度将6月12日至14日定为「诗歌之日」,举国欢庆。谢景兰应邀参与巴黎吉美国立亚洲博物馆举办的亚洲主题诗画展,发表法文诗篇〈友谊〉(Amitiés)、〈金合欢镇〉(Bormes-les-Mimosas)、〈溪之流〉(Le fil du Ruisseau)等,是唯一一位诗画俱备的中国艺术家代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94

    参与蔚蓝海岸市镇勒拉翁社(Le Lavandou)之「三位女性,三种探索」联展(3 Femmes, 3 Recherches),同场参展的还有画家露贝塔.冈萨雷斯(Roberta González)、法国政党国民联盟成员嫣.皮娅(Yann Piat)。

    1992 1992
  • 1994年谢景兰在金合欢镇的工作室
  • 1995

    策划全新的「景观」表演——《气功之舞》,于4月13日邀请拉斐尔.朱培伊(Dupouy Raphaël,拉兰网络创办人)到金合欢镇工作室,拍摄预演。

     

    4月19日,因交通意外离世,享年74岁。